Para/Site視覺藝術文章寫作班
課程簡介
逢星期二 晚上七時至九時
Para/Site藝術空間 上環普仁街四號地下
課堂日期 | 負責講者 | 討論題目 | 寫作研習方向 |
12月 7 日 | 張鳳麟 | 簡介–藝術寫作 | 藝術的視覺描繪意義及作用感覺描繪、視覺分析、感性與理性思維藝評之探討 |
12月14日 | 黃懷琰 | 藝術是工藝?還是工藝可當作藝術? | |
12月21日 | 黃懷琰 | 藝術與消費社會–以巴黎、北京和上海作為個案 | |
| | | |
12月28日 | 梁寶山 | 藝術有性別嗎? | 欣賞、分析、評價藝術意義及與社會和個人之中的關係 學員掌握寫作視藝文章之重點,深化寫作內容 |
1 月 4日 | 小西 | 藝術與政治術 | |
1 月11日 | 楊陽 | 自我、個人、身份與藝 | |
1 月18日 | 張鳳麟 | 從藝術講寂寞 | |
1月25日 | 陳啟賢 | 藝術與宗教 | |
2月 1 日 | 楊陽 | 虛擬空間與新媒體藝術 | |
| | | |
2月 8 日 | 曾德平 | 攝影的真實與虛假 | |
2月15日 | 梁允怡 甄拔濤 | 文章分享及作品集之構思 | 文章分享、了解其基本結構及評論手法、比較自己寫作之不足 |
2月22日 | 梁寶山 | 總結及文章分享 |
講者簡介
張鳳麟
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及電影評論協會之會員,影評見於《電影雙週刊》、《蘋果日報》、《明報》及電影評論學會之互聯網電影評論欄中。1999年張於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獲博士學學位。
黃懷琰
香港藝術家。曾留學法國多年,現於香港定居。
梁寶山
多重身份的「七字頭」藝術工作者─ 創作、評論、教育、組織、出版─無一不歡,卻又周身刀無張利。曾為Para/Site成員及員工,近期為「伙炭」藝術家賣力。編述著作包括:《從過渡跨越 千禧─七人視藝評論自選集》(黎健強合編/ 2002年)、《楊秀卓紅色二十年》(策展及編著Para/Site 藝術空間/ 2002年)、《物有蹺蹊─陳育強標本集成》(策展及編著Para/Site 藝術空間2003年)、及〈伙炭2004:工作室開放計劃〉等;另於成報文化版設有「十份一短評」專欄。
小西
著名演藝評論人。200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「藝術新進獎」
曾德平
從事設計、裝置、表演、攝影、出版藝評起過十五年;曾在香港及海外參與起過五十個展覽。現職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授。曾氏為Para/Site藝術空間的創辦人之一,2002年與友人成立Habitus設計空間,推廣香港設計。
楊陽
2004年於香港中文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獲哲學博士,研究生化及數碼科技對了人的文化意。曾兼任多項工作包括:教學、翻譯、拍紀錄片及文字創作。
陳啟賢
1964 年出生於香港。1988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,獲平面設計學位。香港特許設計師協會會員。現專注於插圖和藝術創作 。自1990年以來,曾舉辦及參與多次個展和聯展,作品以繪畫和裝置為主。近年以《法輪系列》為題,舉行多次展覽,以當代藝術手法表達佛學思想,探討佛教 藝術現代化的可能性。並從事漫畫創作及撰寫藝術評論,作品曾於《一週刊》、《打開》和《PS》刊登。
梁允怡
多媒體人。香港大學主修翻譯,副修社會學。曾任《PS》視覺藝術及文化雜誌主編。其他曾/現任的工作包括行政、翻譯、領隊、攝影、裝置、設計、傳訊、圖文創作等。
甄拔濤
中學教師,前視覺藝術寫作班成員,文章多關於美術教育及藝術評論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